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高

2016-07-28 13: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rryox
字体大小
- | +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经常发现肝局灶性病变,然而普通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成像对 除囊肿之外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有限,大多难以做出明确诊断。虽然 CT 与 MRI 可以明确局灶性病变的性质,然而其等待预约时间较长,且费用高昂,不适合所有人群。

超声造影(CEUS)技术是新兴的超声技术,与增强 CT/MRI 类似,可观测病灶内部的血流灌注,且能实时进行,比 CT/MRI 操作简单方便。肝血管瘤是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最常见的良性病变,来自罗马尼亚的 Roxana 等人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探讨了 CEUS 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其成果发表在 2015 年第 4 期的 Med Ultrason 杂志上。

研究纳入从 2011 年 2 月至 2015 年 3 月在多个中心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病例。纳入标准为:肝内新发局灶性病变(小于 3 个)且进行 CEUS 检查,并进行过增强 CT/MRI 或肝穿刺活检作为最终确诊标准者。排除标准为:肝囊肿患者、已知肝内病变性质的患者、拒绝参加者。

常规记录二维超声图上的病灶数量、位置、大小以及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剂为 Sonovue(声诺维),通过外周静脉团注,剂量为 2.4 ml,随后辅以 10 ml 的生理盐水冲管,机械指数为 0.09~0.11。通过动脉期(10~30s)、门脉期(30~120s)、延迟期(大于 120s)观察病灶的灌注模式,同时录制视频以备后期进行分析。

二维超声上,血管瘤通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的高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筛网状低回声,或表现为低/等回声团,周围环绕高回声带。超声造影诊断血管瘤的典型增强模式为动脉期向心性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至整体增强(图 1 和图 2)

图1.jpg
图 1a 肝 S8 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图 b CEUS 动脉期 高回声团周边结节样强化;图 c 为 CEUS 门脉期 高回声团向心样强化;图 d CEUS 延迟期 高回声团完全强化 

图2.jpg
图 2a 肝 S7 包膜下等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图 b  CEUS 动脉期 高回声团周边结节样强化;图 c CEUS 门脉期 高回声团完全强化;图 d CEUS 延迟期 高回声团周边部呈高增强,中心部呈低增强

研究共纳入 1153 个病例,并以增强 CT/MRI 或肝穿刺作为确诊标准。238例经CEUS 诊断为血管瘤,其中 5 例最终确诊为肝癌,1 例为腺瘤,1 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 例非典型增生结节,1 例炎性病例,2 例为非典型血管瘤。另外,有 24 例血管瘤为 CEUS 漏诊。研究发现,CEUS 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 90.4%,特异性为 98.8%,阳性预测值 95.4%,阴性预测值为 97.4%,总的诊断准确度为 96.9%。

作者指出,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局灶性病变。虽然二维超声上根据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可以初步诊断血管瘤,但对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肿瘤的高危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确诊。目前公认的确诊方法包括 CT/MRI 或肝穿刺,然而均耗时长,价格昂贵,且部分为有创性或有电离辐射。而超声造影在二维超声发现局灶性病变后即可进行检查,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超声造影对血管瘤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中,最常见的为肝癌。该研究中, CEUS 将 5 例肝癌误诊为血管瘤,其中 3 例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作者指出,肝癌的典型增强模式为「快进快出」,若癌灶发生脂肪变性或坏死,则其动脉期增强不均匀。另外,若为高分化肝癌,则其延迟期消退不明显。

研究中有 4 例血管瘤被 CEUS 误诊为肝癌。作者认为是该血管瘤合并有动静脉瘘或者门-体分流,导致其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而其快速消退则是由于长时间的声波辐射导致造影剂微泡破裂呈现出消退的假象。

作者 最终总结,超声造影对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即使是在肝癌高危患者,该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线检查手段。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