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公认的一种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美国大约每年有 500~2500 名患者罹患该病。现结合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James X. Chen 医生在 auntminnie 上的病例来对该病进行介绍。
病史
46 岁女性,渐进性呼吸困难和胸痛。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多发性肺动脉栓塞。
影像学检查和发现
图 1 为增强 CT 横断位左右肺动脉分叉水平,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内未见充盈缺损
图 2 为增强 CT 横断位,右侧叶间动脉和右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箭头)
图 3 为增强 CT 横断位,右侧叶间动脉和右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箭头)
图 4 为肺窗,未见肺梗死或高密度区。箭头示右侧叶间动脉和右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
图 5 为重建 CT,右侧叶间动脉和右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箭头)
图 6 为重建 CT,右肺下叶周围肺动脉末端呈尖样改变
图 7 为左肺上叶肺动脉血管造影,左肺上叶和下叶肺动脉尖端变细和管腔不规则改变,末梢分支减少
图 8 为左肺下叶肺动脉血管造影,左肺上叶和下叶肺动脉尖端变细和管腔不规则改变,末梢分支减少
图 9 为右肺下叶肺动脉血管造影,右肺下叶肺动脉多发截断性改变(箭头示)
肺动脉 CTA 示:右侧叶间动脉和右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箭头)。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内未见充盈缺损。肺窗上,未见肺梗死或高密度区。右肺下叶周围肺动脉末端呈尖样改变,伴血管稀疏。
肺动脉血管造影: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和右肺下叶肺动脉血管造影示:左肺上叶和下叶肺动脉尖端变细和管腔不规则改变,末梢分支减少,右肺下叶肺动脉多发截断性改变。左主肺动脉压为 70/25 mmHg(正常月 44 mmHg)。
诊断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鉴别诊断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流动伪影、Takayasu 动脉炎、纵隔纤维化、肺动脉肉瘤
讨论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公认的一种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美国大约每年有 500~2500 名患者罹患该病——人数占急性肺动脉栓塞存活患者的 0.1%~0.5%。和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PAH)一样,若未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干预,CTEPH 可以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动脉压力越高,预后越差。平均肺动脉压大于 40 mmHg,如不接受治疗,5 年生存率约 30%。但绝大多数 CTEPH 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干预而治愈。
尽管 CTEPH 的病因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通常认为是肺动脉栓塞后血栓未能完全吸收,血管管腔未完全再通导致的后果。另外还有文献报道即使血栓栓子完全融合到血管壁内,它的重构仍可以导致剩余管腔血流阻塞。
尽管 CTEPH 在病因学上很可能是血栓栓塞源性,但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尚未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 CTEPH 患者遗传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增加,但也有研究证实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增加。抗磷脂抗体常见,有报道显示 20%~50% 的 CTEPH 患者体内存在这种抗体。
危险因素包括:急性肺动脉栓塞引起较大血管阻塞、既往多发性肺栓塞、老年人、慢性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脑室心房分流术。
约 1%~4% 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和 10% 的复发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无差异。
从最初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到发病的潜伏期可以数月到数年。需要注意的是,约 63% 的患者没有肺动脉栓塞史。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诊断可能比较困难,特别是伴有肺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他症状包括咯血、胸闷、心悸、疲劳、和晕厥发作。
影像学表现
肺动脉 CTA:慢性肺栓塞往往表现为偏心的、网状或线性的充盈缺损。周围肺动脉分支减少、稀疏。肺实质内可见马赛克样改变。低密度区表明有低灌注。还可见管壁增厚和受累血管走形区软组织密度。肺动脉高压的表现:中央肺动脉扩张,主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大于 1。室间隔扁平样改变。由于支气管肺动脉侧枝形成,导致支气管动脉增生。
肺动脉血管造影:是评价栓塞范围和位置,测量肺动脉压和右心房压力的金标准。表现为不规则狭窄、截断性闭塞、血管网和段及段以下肺动脉分支减少。
治疗
对于无禁忌证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外科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法手术者,也可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术者,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除抗凝药外还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影像时间(微信号 dxy_radiol_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