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征是指在行颅脑影像学检查时,表现为两侧硬脑膜下气体影,额叶受压剥离,两侧的气体张力作用使额叶后移,额叶塌陷和额顶部空间扩大,其形状类似火山,称为富士山征。
图 1 富士山实景图
案例一(病例由 Chris O'Donnell 博士提供,发布在 radiopaedia 网站)
基本病史:男性,60 岁,伴有鼻窦疾病病史,行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头痛,颈部强直。行颅脑 CT 检查结果显示如下。
图 2 颅脑 CT 平扫显示,颅内多发低密度气体影,以双侧额部硬膜下为著。双侧额叶受压中线处向两侧分离,额叶塌陷并向后方移位,其形状类似火山,称为富士山征
图 3 行颅脑薄层 CT 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可见在筛骨气房右前方顶部可见瘘口(可能为手术机械性损伤所致),空气从鼻腔通过该瘘口(箭头所示)到达颅内,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可推知颅内气体张力较高
案例二(该病例由 Andrew Dixon 医生提供,发布在 Radiopaedia 网站)
基本病史:男,80 岁,有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病史,近期头部摔伤。CT 检查结果如下:
图 4 颅脑 CT 软组织窗显示,双侧额部硬膜下低密度气体影,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呈富士山征。右侧颞叶梗死灶形成,并可见气液平面形成;骨窗显示骨质连续,未见骨折及破坏征象
图 5 该患者 7 日后复查发现,症状较前好转,颅内积气略有减少(多层面计算所得),双侧气液平面明显,脑组织内灰白质分界较前清晰
案例三(该病例由 Arthur Daire 提供)
基本病史:男,30 岁,头部外伤后头痛病史,行 MRI 检查结果如下。
图 6 颅脑 MRI 检查 T2-Flair 序列显示,双侧额叶受压分离,向后方移位,额叶塌陷,其内可见多发片状高信号,以左侧为著,灰白质分界模糊。形状呈火山状,称为富士山征,提示为张力性颅内积气
案例四(摘自社交网络)
基本病史:男,51 岁,骑自行车时被拖挂大卡车挂倒,不慎摔伤头部 , 当时立即出现头痛伴鼻腔流血 ,非喷射性呕吐多次 , 呕吐物为血性胃内容物。
图 7 图像红色方框及箭头显示为典型的富士山征
张力性颅内积气
张力性颅内积气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受压,进行性加重,最终可致脑疝。多见于额颞顶部,尤以额部为著。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躁动不安、抽搐等。
两种主要形成机制
其一为「活瓣」机制:空气从颅底或颅骨的裂缝进入硬膜下腔,形成通向颅内的单向活瓣,当病人呼吸时,尤其是咳嗽、打喷嚏、呕吐时的瞬间,上呼吸道压力远远高于颅内压,使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导致气腔张力增高。
其二为「倒瓶」机制:即脑脊液外漏的置换作用,颅底骨折致脑脊液外露,造成颅内一时的负压,颅底气化骨内及外界气体进入颅内,当脑脊液外流减少或停止后颅内压逐步升高。
总结
富士山征是指颅内积气导致额叶受压塌陷与增宽的半球间隙形似富士山的轮廓,是张力性气颅的典型表现,而张力性颅内积气常常危机生命,在临床上需要紧急救治,而非张力性气颅则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