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术对于国内大众来说,是一门曾经乏人问津的学科,甚至在医疗界和美术界来说,都鲜有人听闻。近几年,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许多自带绘画技能的医护人员纷纷被媒体挖掘报道,引起了一定的热度,医学美术这个神奇的跨专业学科开始为众人所知。
事实上,医学美术是一门具有历史渊源的学科,早在解剖学发展初期,医学插画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文字在空间说明和视觉理解上的不足。大家熟知的达芬奇被认为是这个行业的鼻祖,他利用自己精湛的绘画技巧,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美且精准的解剖图像。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医学美术专业并任系主任的德国人 Max BrödeL 则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插画之父,他用自己细腻的碳粉画法,为传统医学插画做出了突出贡献,将北美医学出版物水平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45 年,北美医学插画界的几位插画师成立了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医学插画师协会(AMI:Associa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ors),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标准,发布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四所北美高校相继设立了医学美术专业课程。
相比北美,国内的医学美术发展是相对滞后和不完善的。国内尚没有大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没有属于插画师自己的行业协会,没有健全的行业规范,也没有大量专业的从业人员。然近些年,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对医学插画的热情与日俱增,经常会有医学插画爱好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尝试和练习医学插画。苦于没有学习方向、优质资源和就业平台,国内大都只是从事兼职的爱好者,数字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绘制的医学插画也基本停留在对单纯解剖结构的模仿和临摹上,大家也大都把精力放在最初级的如何「画像」的画技培养上,几乎很难看到版面精心设计,完整阐述一个医学概念或讲解一个医学故事的优质插画。我国的医学插画圈还处于「业余」选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业余」作品的「非专业」阶段。
值得庆幸的是,NEJM 医学前沿联合丁香园在今年 6 月一同举办了首届「医学可视化大赛」,邀请任职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 AMI 资深专家担任评委,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严格评选,历时数月,评选出令人惊艳的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作品共计 6 幅。本次大赛除了是国内医学美术界首次高规格高要求高品质的专业化大赛,更为我们带来了 3 大惊喜:
1. 顺应时代发展,第一次正式将「医学美术」的概念延伸至「医学可视化」。科技发展至 21 世纪,医学美术不应再局限于医学美术发展之初的手绘插画,视觉表现更丰富更直观的可视化手段(诸如动画/漫画/交互设计/软件/游戏/电影等)都可以拿来说明医学故事,阐述医学原理。和传统绘画相比,数字化绘图和 3D 制作不仅效率高、呈现效果惊艳,而且协作性强,载体兼容性好,但国内对数字化接受度不高,之前的各类解剖插画大赛几乎均不接受数字化作品,甚至有不少人对数绘和 3D 制作颇有微词,希望此次大赛是一个让大家正确认识数字化绘图和 3D 制作的契机。
2. 首次官方强调医学插画中说明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此次大赛的参赛要求,不再是绘制某个器官或解剖结构,而是更注重「如何用最直观明了的角度去讲明白一个医学故事」。医学插画作为说明性应用美术,有效说明才是关键,做到科学的同时兼顾美观,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艺术性应服务于科学性。本次大赛评委们在评选上也更注重图画的科学准确和故事说明,而一些画面优美,制作精良但缺乏说明性的参赛作品并不能取得高分,就是因为作品科学性的体现是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的。
3. 发现了国内许多不输于国际优秀医学插画师的「野生高手」。在比赛开始之初,由于赛制要求较高,阅读 NEJM 文章本身具有一定挑战,加之首次比赛影响力不足,组织方都担忧过比赛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但最终收到 83 份自发参赛作品,其完成度和专业水准出齐的高,大大超出赛前预期。更难能可贵的是,参赛者身份多样:有还在求学的医学生,有繁忙工作之余坚持画画的医生护士,有为了梦想放弃原先职业远赴重洋求学的追梦者,也有误打误撞从事这个行业的美术工作者,每一位参赛者和获奖者都用自己的热情,书写着属于自己和医学美术的故事。不难发现,每个故事都充满了偶然性,希望我国的医学可视化发展能借此契机步入正轨,让更多人能接触了解这个行业,让每一个有志从业者都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
此次医学可视化大赛意义非凡,不仅仅为国内广大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同台竞技和向国际同行老师学习的平台,也是中国医学可视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开始,必将在中国医学可视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