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分布区对卒中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既往研究有关分布区的描绘异质性较高,且样本量较小。韩国学者 Dong-Eog Kim 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大血管梗死的自然病程来描绘出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分布区的解剖,以此更新和提高对幕上血管分布区的了解和认识。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 JAMA Neurology 杂志中。
该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韩国 11 家卒中中心的 1160 例急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小于 1 周,采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来制作幕上脑梗死的电子地图。所有患者均存在幕上脑梗死,并且伴有 ACA、MCA、PCA 三支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但颅内或颅外颈动脉通畅。
通过受累血管分别描绘 3 支血管分布区,产生 3 个数据集,将梗死频率定义为数据集中的单个像素。通过集中描绘 3 支血管分布区产生数据集来显示确定性指数(CI),以反映像素作为特定血管分布区的可能性,分别计算 ACA, MCA, 或 PCA 分布区的梗死频率。
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 67 岁,623 例(53.7%)患者为男性。当将 CI 界值设定为 90% 时,MCA 的分布区体积比 ACA 及 PCA 分布区体积大 4 倍,MCA 分布区大约占幕上脑实质容量的 54%,ACA 和 PCA 的分布区分别大约为 13%。
定量研究显示 ACA 分布区最常受累的部位为额内侧回,额上回和前扣带回,而 MCA 梗死最常受累的为额中回和尾状核。PCA 梗死分布区比传统认为的范围更小且更窄。通过相关梗死频率或 CI 差异可描绘交界区的情况。
该研究强有力地描绘了幕上脑血管分布区的边界和范围。新的脑血管地形图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及研究来客观地定义幕上血管分布区及边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