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DR 提升医生工作效率特点分析

2018-12-15 10:3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一、背景介绍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2013 至 2015 年三年中,全国累计完成放射诊疗 12.4 亿人次。而「2017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年会」数据显示,全国放射从业人员约 15.8 万,其中放射医师只有约 8 万,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只有 2 万人。以此推算平均每一位影像医师每年需要处理 5100 多人次的报告,以每一例报告最少需要两个医师阅片和报告估算,每位放射医师全年的诊疗人次约为 12000,而 2 万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影像科医师由于有审核工作,诊疗人次将会更多。

在这种操作者偏少和工作量繁重相矛盾的医疗大背景下,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越来越应该得到重视。那么,作为医疗设备的研发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思考如何才能够为终端客户省时省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辅助操作者拍摄摆位,分析动态 DR 是如何提升医生工作效率的。

二、  部分体位介绍及解决方案

1、颈椎张口位:

传统设备摆位方式:患者取站立位,头部后仰,球管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头部后仰角度小或中心线偏上会导致上颌中切牙与环椎重叠,头部过仰或中心线偏下会导致枕骨底部与环椎重叠),由于传统 DR 是盲拍,患者和操作者对这个角度的把控很难一步到位,造成摆位不精准,受检部位该显示的组织信息会不充分,从而导致产生较多的废片,并大大延长了拍摄时间。

应用动态 DR 后,在摄片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因为在操作动态 DR 检查时,患者可取平卧位,作张口状,球管中心线从两口角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可先使用动态 DR 的低剂量透视功能,让病人调整好最佳的摄片角度后进行曝光,一次即可成功。从而降低了医生摆位要求,减少重复曝光现象。

a.png

2、跟骨轴位:

球管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35°~45°角,经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中心线倾角的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的角度来决定,角度大者,中心线倾角可小,角度小者,中心线倾角应加大,倾角的原则是垂直于跟骨长轴与台面平角的角平分线)。

b.png

三、总结

临床上对球管中心线和受检部位形成角度有要求的体位有十几种,比如:髌骨轴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15°-20°;跟骨轴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35°-45°;锁骨后前位要求向足侧倾斜 10°;骶椎前后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15°-20°;腰椎前后斜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15°-20°;颈椎后前斜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10°;颈椎前后位要求向头侧倾斜 10°-15°等。

在这些对球管中心线和受检部位形成角度有要求的体位的摆位过程中,可以应用动态 DR 的电动控制摆臂、数字显示角度值和动态透视影像观察功能等特性,使这些体位的摆位更加精准、让医生工作效率更高!

文章、图片来源:安健科技。

编辑: 邓颖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