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读:「BI-RADS 分类」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2016-09-20 10: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ccvideo

丁香园宸光计划青岛站专访顾雅佳教授

由中华放射学会乳腺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和豪洛捷中国共同主办,山东省放射学会及乳腺学组承办的「宸光计划」青岛站暨「乳腺影像专门人才公益培养计划」,于 2016 年 9 月 9-10 日在美丽的滨海名城「帆船之都」青岛市成功举办。

「宸光计划」青岛站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顾雅佳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的专访,就「BI-RADS 分类」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对大家进行了分享。

顾雅佳.png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顾雅佳教授

乳腺 BI-RADS 分类的发展历程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自 1992 年发布以来,前三版约每 3 年修订一次,1995 年、1998 年分别修订了第二版、第三版,这几版仅仅涉及了乳腺 X 线摄影;时隔 5 年后的 2003 年推出了第四版,此次除更新了乳腺 X 线摄影的内容外,还新增了乳腺 MR 成像、超声的 BI RADS 内容。

随着临床数据积累、询证医学证据的收集,2013 年修订了第五版,此最新版本对乳腺 X 线成像为第五版,而对乳腺 MR 成像、超声则为第二版,新版本去掉了一些利用较低、容易混淆、误解的描述性内容。同时在 X 线成像和超声判断分类中则进行了量化,例如 4A 的恶性概率是 2%-10%、4B 是 10%-50%、4C 则达到了 50%-95%。

整个 BI-RADS 系统无论是 X 线,超声,还是 MRI, 主要都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 BI-RADS 词典,主要是规范术语、描述标准,便于指导影像诊断医生更规范准确的撰写诊断报告;第二部分是 BI-RADS 分类推荐,用于指导诊断分类,告知临床医生病灶的恶性概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 BI-RADS 系统的设立,最初源于筛查,随后被临床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诊断。这两个领域使用时是有所差异的,新版本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例如在筛查时 BI-RADS 的 1 级、2 级为阴性诊断,3、4、5 级为阳性诊断;而在临床影像诊断时,BI-RADS 的 1、2、3 级均为阴性,4、5 级才为阳性诊断。

BI-RADS 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尤其是临床科室和影像诊断科室对它的系统学习和认知,有助于各科室医生间采用共同的标准,客观分析、交流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指导后续治疗的开展。

BI-RADS 分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启示

既往 BI-RADS 分类的数据和循证医学依据主要以美国放射学会(ACR)为主导,并接纳一些欧洲国家的数据,东方国家的数据很少被采用。近些年来,随着东方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加强,尤其是 2010 年以来对比增强数字乳腺摄影 (contrast-enhanced digital mammography, CEDM) 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DBT(digital breast tomosynthsis, DBT)进入临床后,我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卫军、顾雅佳教授是国内率先牵头开展了相关工作的几位专家之一。

相较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在西方国家更多地应用于筛查,有更多的经验和数据支持,CEDM 目前在欧美运用的不是非常广泛。但在东方国家,以及其他非欧美国家,CEDM 应用还是比较多的。顾雅佳教授表示:「未来很有可能 BI-RADS 关于 CEDM 相关内容撰写时会采用东方以及非欧美国家的数据。」

顾教授介绍,BI-RADS 分类的设立最初是源于筛查,早期版本的 BI-RADS 更多涉猎的是在筛查上的应用。而我国最初应用始于 1999 年,应用的是第三版 BI-RADS,并主要应用在更多运用在诊断而非筛查,作为中国应用 BI-RADS 的第一家单位,顾教授认为:这样就会面临 BI-RADS 分类指导筛查和指导临床诊断的差异性问题;同时还有国外乳腺影像多为综合影像,而国内则多为各种影像技术相对独立。这些差异决定了不能完全照搬 BI-RADS 系统。

例如,筛查时一般不允许用 BI-RADS 3 级,而在临床诊断却是可以的,3 级在筛查时是阳性,而在临床诊断时却可能是阴性;同时,由于国外各个影像诊断技术是在一起的,医生如判定单纯的 X 线检查不能解释病变现象时,会让患者再进行局部点压放大摄影、超声等检查,并结合各个影像检查结果得出一个综合结论。

而国内大部分医院各个影像专业科室是分开的,分开检查时则容易存在描述匹配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面对很多诊断为 3 级的病灶时,报告却可能为 0 级,需要患者接受其他的影像检查来明确诊断。

因此,顾教授建议:「我们在运用 BI-RADS 系统时,需要要结合具体医院、科室,以及自身医院的情况来进行判定。也就是需要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小修订」。

BI-RADS 分类国内应用现状

顾教授认为,BI-RADS 分类的设立是用于指导乳腺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的;不仅仅是针对乳腺影像诊断医生的,临床治疗医生也需要掌握,否则容易出问题。

临床医生对于 BI-RADS 系统中分类及处理推荐的理解、接纳非常重要。只有双方都深入熟悉、认知该系统,才有助于指导乳腺疾病的确切诊断与合理治疗。对此,顾雅佳教授针对基层医院给出了建议,她建议基层影像科医生外出进修学习 BI-RADS 相关内容时,最好携外科医生一同进行,以便诊断医生、治疗医生共同认知这套系统,并能相互接纳,回到基层医院后共同深入开展工作。

多年来,中华放射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抗癌协会等都在努力推动 BI-RADS 的推广与应用,包括撰写相关指南、共识等,以指导各地认知、掌握这套系统。截止目前推广成效显著,全国各地基本都在使用这套系统。

客观规范的使用 BI-RADS 分类,有助于医院间的学术交流。此外,科研方面在进行统计时,也要注意使用 BI-RADS 分类,只有遵照这个分类,文章的数据才会被国际所接受,否则将会面临国际学术交流的问题。

我国深入推广 BI-RADS 分类的挑战与前景

在 BI-RADS 分类推广方面,顾教授表示美国放射学会(ACR)推出的 BI-RADS 已非常系统、完善,几乎无法超越,自从 1992 年推出以来已修订了 5 版,一直在不断完善、更新,在国内基本可达到直接应用于临床的水平,我们仅需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一些小的调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将新版本的系统及时进行推广。

顾教授认为,BI-RADS 新旧系统之间有着很好的衔接,新的系统更为细化、数据更为量化。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如 CEDM、DBT 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新技术的 BI-RADS 一定会运用而生,相信若干年后更新版本的推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内容。

综上,在国内推出一套自己的诊断系统的可能性不大,国外的这套系统已经非常成熟,是在非常规范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的数据,而且还在不断更新,每次更新都会有批量的学术文章支持。而类似的工作,在国内是很难做到的;对于国内来讲,如果能够很好地把 BI-RADS 系统内容的更新及时推广下去,将会很好地指导乳腺疾病的诊疗。

目前 BI-RADS 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广,当前一些大医院已经使用了 BI-RADS 分类,但是一些地方医院以及偏远的医院,可能还没有采用这个分类。对此,顾教授建议建立「宝塔式」推广方式——以国家级的专家,带动省级医院的专家,再由他们影响基层医院的医生认知和使用 BI-RADS 分类。

同时,顾教授还建议展开多渠道的推广方式,例如借助如丁香园等医学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地推动大家对 BI-RADS 的认知、学习以及更新。除了推广这个系统,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质控系统,监测医院的应用质量,以保障 BI-RADS 系统内容的准确应用。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BI-RADS 系统将会很快的推广下去,提升广大医生乳腺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让更多的女性患者获益。

编辑: 刘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